(通讯员 王琦)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将红色基因融入地质专业实践,厚植师生地质报国情怀、锤炼不畏艰苦的品质。7月1日,地质系党支部开展“一心向党,地质报国”主题党日活动。校区党委副书记张羽鹂,地质系主任袁伟、副主任王琦、指导教师代表及实习学生共212人参加。


当天恰逢2024级地质学类专业地质认识实习首日,在柳江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亮甲山,张羽鹂讲授作风建设专题党课。她表示,选择在七一建党日和野外地质实习首日开展党日活动,就是要让师生们在艰苦环境中感悟初心使命,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地质锤敲击岩石的每一次探索中,激励大家不畏艰险、勇攀地质科学高峰,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退休教师姜耀俭教授讲述了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柳江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称柳江盆地)历史沿革;环渤海能源研究院教师谢奋全介绍了柳江盆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保护区建设情况。

同时,正在辽宁兴城地质实习基地进行综合地质实习的党员师生也在当日进行了主题活动,将党性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为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别具“地质味”的贺礼。

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地质认识实习中,同学们抓住这“天然教学良机”,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更加专注地辨识岩性、分析构造、绘制素描图。



这场特殊的七一野外实习,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和“实践的专业课”,它将思政教育生动融入到专业实践全过程,不仅是地质技能的锤炼场,更是意志品质的磨刀石,有力的展示了全系师生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
据悉,地质实习是地学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培养环节,按照要求,2025年地质系承担着校区地质学、地球化学、碳储科学与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20个班级597名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其中466名学生在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地质认识实习,131名学生在辽宁兴城地质实习基地进行综合地质实习。面对繁重的实习任务,地质系党支部带领全体教师,克服人员少、教学任务重等困难,提前数月便启动实习部署,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实习区域进行路线踏勘、观察点优化;实习前1周,全体指导教师冒着酷暑提前集体备课;实习前组织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大会,向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强调实习纪律。地质系全体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厚植地质报国情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中,为推动校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