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科名称:旅游地质学(0709Z1)
所属一级学科:地质学(0709)
学位授权级别:学术型硕士
学位授予类别:理学
学制:三年
获批时间:2025.09
学科简介:
旅游地质学作为新兴学科,聚焦地质科学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其核心是研究地质景观的形成机理、演化过程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涵盖地质遗迹保护、地质景观资源评价、旅游地质灾害防治等关键领域。该学科以地质学、旅游学为基础,结合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具备地质景观勘察、旅游资源规划及地质环境保护等能力的专业人才。下设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评价、旅游地质景观规划、旅游地质文化传播等研究方向。培养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课程体系融合地质学基础理论、旅游规划方法,注重产学研协同育人。致力于实现地质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为地质公园规划、旅游景区建设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该学科特色是依托学校在地质学等方面的科研优势,注重将地质学原理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侧重于地质旅游资源研究,培养既懂地质科学又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复合型人才。该学科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地质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促进地质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质科学知识也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
(1)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系统调查各类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如地貌景观、岩石矿物景观、古生物化石、地质灾害遗迹等),分析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演化过程及科学价值。建立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包括景观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开发利用潜力等,为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2)旅游地质公园规划与管理。研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包括功能分区、游览线路设计、解说系统构建(如地质科普解说)、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机制。涉及地质公园的可持续管理,如生态保护、游客承载量控制、社区参与模式、地质遗产保护政策等。
(3)地质旅游产品开发与科普教育。基于地质资源特征,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如地质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科普研学旅游、地质文化体验游等。研究地质科普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包括地质博物馆建设、科普读物编写、虚拟地质景观技术应用、面向不同群体的地质知识传播模式。
(4)地质文化与旅游融合。挖掘地质景观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与地质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研究地质文化与旅游体验的结合模式。探索地质遗产的文化价值转化路径,如地质文化村建设、地质主题节庆活动等。